南海網海口1月26日消息(南海網記者劉麥)春節臨近,中國獨有的一年一度的返鄉潮,在愈來愈濃的回家過年的氣氛中涌起。1月25日晚,“筆外意象”文化沙龍第四期在海口市善緣居開講。海南省作家協會秘書長梅國雲、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、著名作家張浩文和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、博導畢光明探討中國人“回家”的意義。
  梅國雲談起自己心中的“家”。他說,從血脈上來說,家是我們的出發地,父母親在哪,家就在哪。從籍貫上來說,家就是上戶口的地方,祖宅在哪,家就在哪。從經歷上講,家就是童年成長的地方,那條街道在哪,那個村莊在哪,家就在哪。城鎮化的當下,家就是透支了明天收入的商品房。雖然艱辛蝸居,卻也是安身立命的歡樂港灣。
  張浩文認為,中國有家本位的傳統思想,雖然進入現代社會之後,家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逐漸減弱,但中國文化傳統力量強大,它所塑造的中國人的懷家、戀家情節不會輕易失去。再加上現代化所帶來的諸多文化和社會問題,比如人情淡漠、過度競爭、個人主義過度膨脹等等,這時候懷家、戀家就具有了更重要的文化意義,它其實是對現代性的反抗和糾偏。
  “回家過年,意味著一家人團聚在一起,辭別舊歲,迎來新年,寄托了全家人共同的心愿。無論從傳統意義上還是從現代意義上看,家給人最基本的安全感,家也是人的幸福感最重要的來源,回家過年具有驗證生存打拼的意義和開始新的打拼的準備的作用”,畢光明說。“回家過年的家,不只是狹義的家,也是廣義的家,即家族和家鄉,它是人對世界的初始印象,它長久保留記憶里而成為現代人的精神家園”。
  “筆外意象”文化沙龍由海南省作家協會秘書長梅國雲發起,每期話題不一,嘉賓不定,主要關註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特殊的現象。
  1月25日晚,“筆外意象”文化沙龍第四期在海口市善緣居開講。海南省作家協會秘書長梅國雲、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、著名作家張浩文和海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、博導畢光明探討中國人“回家”的意義。(南海網記者 劉麥 攝)
  中國建築陶瓷博物館將梅國雲書法作品《回家》製作成的陶瓷牌匾。(南海網記者劉麥攝)  (原標題:春節臨近返鄉潮起 海南文化名流談“回家”意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d21gdfmc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